节能减排“加码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
2016-02-17 16:44:57

随着中国政府不断强化节能减排,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、水泥、焦炭等高耗能行业正在“瘦身”,并纷纷向清洁高效转型,由此带来的环境改善成为最大的“红利”。

 
  在产煤大省山西,节能减排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。尽管刚刚公布的上半年GDP增速仅为2.7%,远低于全国水平,但该省上半年PM2.5平均浓度却同比下降了19.1%,让3600多万居民享受到了更多好天气。
 
  在当地,曾经被指责为“环境破坏者”的煤炭企业已经不再简单挖煤,而是通过打造循环经济、变“输煤”为“输电”等方式,寻求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。除了市场因素外,这种转型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的高压政策。
 
  未来这种高压政策还将会一直持续下去,并不断“加码”。中国政府前不久做出了最新的减排承诺:到2030年,让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%到65%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%左右。
 
  这说明中国减排的力度和决心不容质疑,同时这也是中国对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响应。
 
  工信部、环保部的统计数据显示,2014年中国淘汰落后产能3110万吨、水泥8100万吨、平板玻璃3760万重量箱,超额完成目标任务;全国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,较2010年分别下降10.1%、9.8%、12.9%和8.6%,其中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“十二五”减排目标。
 
  尽管因煤价下跌而遭遇发展最困难时期,山西省却并没有因此对污染企业“手软”。今年上半年,山西省一共责令停产污染企业304家、关停取缔112家、移交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案件18起。
 
 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紧邻的河北省。尽管钢铁是该省第一支柱产业,产量一度占到中国钢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,但河北省去年宁愿牺牲一点发展速度,也坚决淘汰了全部钢铁落后产能。
 
  伴随着中国政府节能减排不断“加码”,传统企业已经开始“转型升级”,用于环境控制和提升制造业质量的资金大幅增加。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去年技改投资在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已经超过40%。
 
  淘汰落后产能,进行设备升级,确保达到政府要求的排放标准,虽然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,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,也是企业的义务。节能减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,我国的减排任务可谓不轻,而且这样的任务必然会越来越重,如何才能确保这项任务的完成,实在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用心用力去解决的问题。但随着高压政策的持续,节能减排不断“加码”,减排目标是可以实现的,而且长远的目标更有希望实现

(浏览次数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